花椒苗形態(tài)特征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3-7m,莖干通常有增大皮刺;枝灰色或褐灰色,有細小的皮孔及略斜向上生的皮刺; 花椒苗當年生小枝被短柔毛。奇數(shù)羽狀復葉,葉軸邊緣有狹翅;小葉5-11個,紙質,卵形或卵狀長圓形,無柄或近無柄,長1.5-7cm,寬1-3cm,先端尖或微凹,基部近圓形,邊緣有細鋸齒,表面中脈基部兩側常被一簇褐色長柔毛,無針刺。聚傘圓錐花序頂生,花色大多為白色或者淡黃色,花被片4-8個;雄花雄蕊5-7個,雌花心皮3-4個,稀6-7個,子房無柄。果球形,通常2-3個,果球顏色大多為青色,紅色,紫紅色或者紫黑色,密生疣狀凸起的油點。花期3-5月,果期7-9月。




炮制作用
花椒:味辛,性溫。有小毒。歸脾、胃、腎經。具有溫中止痛、殺蟲止癢的功能。生花椒有小毒,辛溫之性甚強,外用殺蟲止癢作用佳。用于疥瘡、濕疹或皮膚瘙癢。
炒花椒:炒后可減毒,長于溫中散寒,驅蟲止痛。用于脘腹寒痛,寒濕泄瀉,蟲積腹痛。
鑒別
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醚10ml,充分振搖,浸漬過夜,濾過,濾液揮至約1ml,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花椒對照藥材2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正已烷-醋酸乙酯(4: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紅色熒光主斑點。



花椒又名秦椒,原產于陜北一帶,是一種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果實呈圓形,綠豆大小。其外皮是一種常用香料,可用做調料,也可入藥。因此,花椒有“中國調料”之稱?;ń仿槔蔽?,芳香濃烈,炒熟后香味更佳,位列調料“十三香”之首,為職業(yè)廚師和家庭主婦所青睞,尤以川菜中使用最為廣泛。花椒主要用于烹調肉類、海鮮類菜肴,也可粗磨成粉和鹽拌勻制成椒鹽,供蘸食用。
花椒(學名: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別名:檓、大椒、秦椒、蜀椒、川椒或山椒。為蕓香科、花椒屬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可孤植又可作防護刺籬。其果皮可作為調味料,并可提取芳香油,又可入藥,種子可食用,也可加工制作肥皂?;ń愤m宜溫暖濕潤及土層深厚肥沃壤土、沙壤土,萌蘗性強,耐寒,耐旱,喜陽光,抗病能力強,隱芽壽命長,故耐強修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