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道式助聽器不僅具有前面提到的耳內(nèi)式助聽器的聲學特性,而且更符合人耳的生理聲學特性,其助聽增強效果更佳。
1.耳道口共振峰頻率的改變
患者佩戴耳道式助聽器時,麥克風處聲增益最高峰值的頻率在4.733kHz~5.179 kHz處,更接近正常人外耳道共振峰值的頻率位置。
2.耳道堵管后共振效應的改變
外耳道是一個中空盲管,按聲學理論,一段封閉的管道,對其管長4倍的聲波具有共振放大作用,如管道的長度是2.5cm其共振頻率的聲波長就是10cm按聲速340m/s技術,共振頻率是3.440kHz。管中空氣柱對這一頻率的聲波產(chǎn)生共振,使該頻率的聲音在該管盲端的聲壓增加。耳道式助聽器使外耳道“堵管”,外耳道長度縮短,使其共振峰頻率前移。這樣,語音頻率的聲音信息被有效放大,使聽覺分辨率明顯提高。
3.保留耳廓的共振效應與聲源定位作用
耳廓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對外界定向、定位、收集和放大。正常耳廓有集聲的功能,耳廓表面凹凸不平的結構對來自不同的方位和不同的聲源產(chǎn)生不同的反射和對一定的頻率的聲音具有共振放大作用。耳廓的這種功能可產(chǎn)生一種濾波的效果,被認為在聲源定位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耳道式助聽器位于耳道內(nèi),更多的保留了耳廓結構外形,因此有助于對聲音自然的放大和聲源定位。
4.出聲孔解決鼓膜對聲增益的影響
首先,由于助聽器的出聲孔與鼓膜之間的距離縮短,放大后的聲音可直接作用在鼓膜上,因此失真較小。其次,耳道式助聽器置于耳道內(nèi),致使外耳道容積減小。根據(jù)容積與壓力呈反比的關系,容積減小,而壓力增強。因此,佩戴耳道式助聽器時,其聲壓會有所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