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胎畫琺瑯是琺瑯彩瓷的正式名稱,是將畫琺瑯技法移植到瓷胎上的一種釉上彩瓷?,m瑯彩瓷的裝飾工藝,即琺瑯彩,也稱為瓷胎畫琺瑯是專為清代宮廷御用而特制的一種精細(xì)
彩繪瓷器,部分產(chǎn)品也用于犒賞功臣。據(jù)清宮造辦處的文獻(xiàn)檔案記載,其為康熙帝授意之下,由造辦處琺瑯作的匠師將銅胎畫琺瑯之技法成功地移植到瓷胎上而創(chuàng)制的新瓷器品種。琺瑯彩盛于雍正、乾隆年間,屬宮廷壟斷的工藝珍品。所需白瓷胎由景德鎮(zhèn)御窯廠特制,解運至京后,在清宮造辦處彩繪、彩燒。所需圖式由造辦處如意館擬稿,經(jīng)皇帝欽定,由宮廷畫家依樣畫到瓷器上。琺瑯彩瓷創(chuàng)燒于康熙晚期,雍正、乾隆時盛行。清代后期仍有少量燒制,但燒造場所已不在清宮中而移至景德鎮(zhèn)。初期琺瑯彩是在胎體未上釉處先作地色,后畫花卉??滴醭m瑯彩瓷器多以藍(lán)、黃、紫紅、松石綠等色為地,以各色琺瑯料描繪各種花卉紋,其色彩、繪畫、款式皆同于當(dāng)時的銅胎畫琺瑯。
相傳歷史上在我國
江西瓷都附近,曾有一產(chǎn)胡姓人家,世代燒瓷為生。他家的瓷制品因 為精美得到了百姓的歡迎,也就驚動了官府。乾隆南巡時他的臣子將胡姓制瓷獻(xiàn)給皇上,得到皇上大大贊美。大臣想讓胡姓人進(jìn)宮專為皇上和皇宮制瓷。 因為種種原因姓胡的不愿意進(jìn)宮,于是大臣們在宮里特設(shè)一個窯,按照胡姓人的燒制方法燒制出了精美的琺瑯彩瓷器。為了表宮里與民間的不同,也為了顯示這種瓷器的出處,有人就將“胡”字拆開,將專為宮中燒的這種琺瑯彩瓷器叫做 “古月軒”。
雍正初年時琺瑯彩繪變化不大,構(gòu)圖仍是呆板的對稱,但寫生畫開始多了起來,有了些活力,背景地仍是胭脂紅、黃、藍(lán)、白等色。到了雍正中期,“院畫”的工筆畫在整個社會流行開來,很得雍正皇帝的賞識?,m瑯彩瓷器的畫工們迎合皇帝的好惡,在琺瑯彩瓷器上以 “院畫”為底稿,開始“勾、畫、皺、染”,這也是琺瑯彩瓷器獨有的。繪畫題材多為寓意深刻的芙蓉鴛鴦、靈芝水仙、錦雞牡丹、梅蘭竹菊、翠竹麻雀、秋樹八哥等,更有各種山水樓閣畫面。因為雍正本人喜歡水墨及設(shè)色山水,所以這些畫中就有用赫,墨、藍(lán)單色或兩種顏色畫的,極為淡雅清麗。“團(tuán)蝶圖”則是集所有顏色于一身,據(jù)說有種顏色之多。終究是紙絹畫做底稿,這些畫有直接在潔白如雪的瓷器上畫的,有在設(shè)色上畫的,但設(shè)計都很精巧。此時的器物身上仍多數(shù)是里不畫,有少許里畫的則外面就被敷上彩色。此時也偶見“錦灰堆”畫法。